Chapter Content
大家好!今天想跟大家聊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“信仰”这个东西。
我是个学物理的,所以那种字典上的定义,或者很深奥的哲学描述,又或者是非常个人化的那种内心独白,说实话,我都不太感兴趣。我想要的是一个更严谨、更客观、更具体的解释,而且要符合我们现在已知的证据。
可能你会觉得,哎,信仰这玩意儿,跟我每天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啊?我每天起床上班、跟人打交道、挣钱付账单、让自己和朋友开心、注意饮食和体重、看看新闻判断真假… 这和信仰有什么关系呢?
我的答案是,关系大了!你生活中的每一件事,真的,每一件事,都跟信仰息息相关。你的决定、你的人际关系、你的幸福感… 甚至,就连你大脑细胞的运作方式,都取决于你对“信仰”这个东西的看法。
至于“信仰”到底是什么,我准备带大家去它的源头看一看。就像探险家去寻找亚马逊河的源头一样,让你亲眼看看,这个隐藏在我们大脑里,神奇得不得了的“app”,它能让你相信那些无法被看见、无法被证明、甚至无法被想象的“哥德尔真理”和“超逻辑现实”。
不过,咱们先要搞清楚,信仰它分为两种:一种是“误导性的信仰”,还有一种是“启迪性的信仰”。
有个叫门肯的记者,他就觉得所有信仰都是瞎扯。“信仰嘛,就是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,进行一种不合逻辑的相信”,他这么说的。“一个充满信仰的人,他就是丧失了清晰和现实思考能力的人,甚至可以说他病了!”
我觉得门肯说得不对。不是所有信仰都是傻乎乎的。我的理解是这样的:
“误导性的信仰”,它会让你相信那些已知的,或者可以被明确否定的幻想或者假设。而“启迪性的信仰”,它会让你相信那些与现有最佳证据相符的假设,哪怕这些证据还不是很充分。
而且,这两种信仰,又可以细分成两种类型,一种是基于智商的,一种是基于灵商的。什么意思呢?
“基于智商的信仰”会让你相信那些非常浅显易懂的真理。就是那些我们能看到、能证明、能想象的,很普通的、符合逻辑的真理。比如说,“所有能被2整除的整数都是偶数。6能被2整除,所以6是偶数。” 这句话没错,但是太简单了!它没什么深刻或者神秘的地方,只需要你稍微动动脑子就能相信。
而“基于灵商的信仰”,它会让你相信那些深刻的真理,包括那些无法被看见、无法被证明、无法被想象的“哥德尔真理”和“超逻辑现实”。
这么说可能有点抽象,我举几个例子哈。
比如说,我们先看“误导性的信仰”。
* “所有狗都有四条腿。小花是一条狗,所以小花有四条腿。” 这个例子是“基于智商的误导性信仰”。因为我们能看到、能证明、能想象狗,但是这个前提是错的,不是所有狗都有四条腿。
* “牙仙”、“复活节兔子”这种东西,它属于“基于灵商的误导性信仰”。 因为这些东西,我们无法看见,无法证明,也无法想象。而且大家也都知道,这是为了哄小孩编出来的。
然后我们再看“启迪性的信仰”。
* “天空是蓝色的”,“地球是一个行星”。这些简单的现实,它是属于“基于智商的启迪性信仰”, 我们可以看到、可以证明、可以想象这些东西。它们也符合我们现在已知的证据。
* “量子真空”,“圣经里的上帝” 属于“基于灵商的启迪性信仰”。这些东西,我们无法看见,无法证明,也无法想象。但是,目前也没有证据能否定它们,而且它们也符合我们现在已知的证据。
正如我在前言里说的,你选择相信什么,对你的人生至关重要,因为你的信仰决定了你的世界观。在遇到困难的时候,它会决定你是飞黄腾达,还是彻底沉沦。
举个例子,那个电视剧《王冠》大家看过吧?它讲的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故事。有一集里,女王的丈夫,菲利普亲王,他宣布自己失去了对上帝的信仰,失去了对任何比他自己更伟大的东西的信仰。
他的这个新的,无神论的世界观,让他非常沮丧,把他推入了一个很深的,存在主义的危机。他用1969年阿波罗11号登月任务来形容这种荒凉的世界观:“去月球走那么远的路,却发现那里只有令人难忘的荒凉、幽灵般的寂静和阴郁, 这就是不信仰。与找到奇迹、狂喜、神圣创造的奇迹,上帝的设计和目的形成鲜明对比。”
你看,你相信什么,决定了你怎么看待生活、怎么看待别人、怎么看待你周围的世界。
“相信即看见”。
你怎么看待事物,反过来又决定了你如何对环境、对危机、对所有事情做出反应。
“看见即反应”。
最糟糕、最危险的世界观,是由“误导性的信仰”驱动的。而最好、最有益的世界观,是由“启迪性的信仰”驱动的。
那么,这些“误导性的信仰”和“启迪性的信仰”,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?为什么我们的大脑会同时拥有这两种信仰呢?这就是接下来我想跟大家探讨的。
我还记得我在美国广播公司新闻部工作的时候,做过一个关于哈佛大脑银行的报道。这是世界上最大的,人脑组织的储存库。我永远不会忘记,我当时手里捧着一个真正的人脑,那个脆弱的,橡胶状的,三磅重的器官,它是一个人一生的精华所在。当时我既感到激动,又觉得有点毛骨悚然。
人脑,它分为两个半球,通过一个叫“胼胝体”的东西连接,这个“胼胝体”就像一根粗粗的电话线,里面有三亿多根神经纤维。这两个半球,在某些方面很相似,但是它们的重量、形状、大小都不一样。甚至,它们的功能也不完全相同。
我觉得这两个半球就像一对异卵双胞胎。它们既有竞争,又有互补:
左半球控制着身体的右侧,擅长逻辑、语言和数字计算。因为它注重细节,所以它更喜欢分析性思维,喜欢把复杂的事情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。右半球控制着身体的左侧,擅长直觉、声音和图像。因为它重视环境,所以它更喜欢整体性思维,喜欢把各种事实拼凑成一个合理、连贯的整体画面。
左半球关注的是单棵树,而右半球看到的是整片森林。左半球喜欢证据,而右半球重视直觉。左半球喜欢解构,而右半球喜欢整合。
以前,很多人都说,一个人要么是“左脑型”,要么是“右脑型”。 这种说法风靡一时,很多相关的书都卖得特别火。
但是,这个说法早就被证伪了。 现在我们知道,每个人都是“全脑型”的, 也就是说,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功能完整的左半球和一个功能完整的右半球。
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神经科学家理查德·伊夫里就说:“这两个半球在大多数事情上都非常能干。但是它们给我们提供了对世界的两种不同的‘快照’。” 是的,两种几乎相反,但又相互补充的世界观。
总的来说,左半球拥有一个物理的世界观,它强调物质、能量、逻辑和细节。右半球则拥有一个无形的世界观,它偏爱图像、洞察力、直觉和环境。
比如说,一本阿加莎·克里斯蒂的小说之所以能引人入胜,是因为左半球擅长理解文字和分析线索。而右半球则擅长想象人物形象和直觉他们的感受。
如果你被困在野外,左半球会通过发现细微的细节来保护你, 比如分辨有毒的浆果和可食用的浆果。而右半球会不断地监视周围的环境,寻找任何威胁, 就像配备了一副广角望远镜一样。
接下来你会看到,在这场大脑两个半球的, 奇妙的兄弟合作和竞争中,我们可以找到“启迪性的信仰”和“误导性的信仰”的根源。
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,神经外科医生开始切断癫痫病人大脑的“胼胝体”,希望减轻甚至消除他们的癫痫发作。 这种大胆的技术效果还不错,因此,它的发明者获得了198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。
但是,这种手术也给这些“裂脑人”带来了一些令人震惊的副作用。 比如说,有一个叫乔的病人。
当一张煎锅的照片出现在乔的右视野里(由左半球处理)时,他能很容易地看到并认出它。 但是,当照片出现在他的左视野里(由右半球处理)时,乔什么也看不到。 真的,什么也看不到。
但是,当他闭上眼睛,画出他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东西时,他立刻画了一个煎锅!但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!
乔的这个奇怪的经历,突显了大脑两个半球之间,最显著的差异之一。左半球能看到世界,有意识地了解它,并且可以用语言轻松地描述它。 而右半球对这个世界视而不见,但却无意识地了解它,并且可以用非语言的方式来描述它。
这个重磅发现,不仅仅对神经科学有巨大的意义。 首先,它推翻了“眼见为实”的说法,并肯定了“相信即看见”的原则。
如果你只选择相信你所能看见和说出来的东西,那你实际上只是使用了半个大脑。 你把所有的信仰都放在了你大脑左半球所能看到的东西上。
你忽略了那些你看不见的现实,但你的大脑右半球却能以某种方式感知到的现实。 就像乔看不见,也说不出的煎锅照片,但他却可以用非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。
这些,就是我之前说的那些“超逻辑现实”。
“超逻辑现实”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, 你无法看见,无法证明,甚至无法想象它们。 但是,你可以通过使用你的智商和灵商,来充分地感知它们。 你可以通过使用你无与伦比的语言和非语言才能,包括艺术、音乐和敬拜,来描述它们。 而且,你可以自信地相信它们,因为它们是由“启迪性的信仰”驱动的。
英国诗人爱德华·杨格曾经写道:“到了晚上,一个无神论者会半信半疑地相信上帝。” 现代神经科学为这句三百年前的话赋予了新的含义。
根据我们对大脑的了解,我们现在可以肯定地说,即使是一个无神论者的右半球,也会无意识地意识到眼睛看不见的东西, 包括,很有可能,上帝。 在白天,通过有意识的努力,无神论者可以忽略他的右半球。 但是到了晚上,当他睡着并解除武装的时候,他就很难做到了。 就像闭着眼睛的乔一样,无神论者很可能会“看见”他睁大眼睛也看不见的东西。
其次,通过偷听右半球和左半球之间,通过胼胝体传递的信息,我们还了解到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:它们之间的大部分交流都不是友好的。 更多的时候,一个半球会对另一个半球大喊大叫:“走开! 我搞得定!”
英国精神病学家伊恩·麦克吉尔克里斯特在他的书《主人与使者》中就说:“很多神经科学家认为,胼胝体的全部意义,在于让一个半球抑制另一个半球。”
对于一些裂脑人来说,这种隐藏的内战会以令人惊讶的方式爆发。
维姬就讲述了她的左右半球如何斗争,使得在超市购物简直就是一场噩梦。她说:“我会用我的右手去拿我想要的东西,但是左手会伸过来,然后它们就会开始争斗,就像磁铁的同极相斥一样。”
另一位裂脑人被要求将积木摆成某种特定的图案。 他的左手很快就轻松地完成了任务。 但是他的右手却很困惑,根本做不到。
当两只手一起做这件事的时候,它们会没完没了地争斗。负责这项实验的,世界顶级的裂脑神经科学家迈克尔·加扎尼加解释说:“就好像有两个人为了完成这项任务而争斗一样。 一个知道怎么做,一个不知道,然后一个会为了控制局面而争斗。”
所以,在这种极度的自信,甚至可以说是自负中,在这种坚信自己感知现实的方式是最值得信赖的信念中,在这种壮观的竞争和互补中,这就是所有信仰的生物学根源: 基于智商的信仰,基于灵商的信仰,误导性的信仰,以及最明智的: 启迪性的信仰。
正如我们所看到的,左半球喜欢所有有意识的、定量的和物理的东西, 这是基于智商的信仰的基本特征。 这种信仰使我们能够识别和相信那些可以被看见、被证明和被想象的真理和现实。 这些真理和现实非常重要,但是在宏大的宇宙中,它们又是微不足道的。
相比之下,我们已经看到,右半球喜欢所有无意识的、定性的和形而上学的东西, 这是基于灵商的信仰的基本特征。 这种信仰使你能够识别和相信那些无法被看见、被证明或被想象的“哥德尔真理”和“超逻辑现实”。 它让你能够接触到,并让你有幸瞥见生活中最深刻、最隐秘的秘密。
当你允许一个半球完全压倒另一个半球的时候,就会产生“误导性的信仰”。 当你允许它说:“滚开,你这个白痴! 我完全搞得定!” 你就失去了两个半球一起工作所带来的互补价值。
具体来说:
“误导性的基于智商的信仰” 是指你让你的左半球主导或抢走你右半球的风头。 比如,当你嘲笑上帝的存在,因为你觉得它不符合逻辑,它不是理性的。
“误导性的基于灵商的信仰” 是指你让你的右半球主导或抢走你左半球的风头。 比如,当你对着星星许愿,并期望愿望成真,因为你相信魔法。
相比之下:
“启迪性的信仰” 是指你坚持让你的大脑两个半球好好相处。 当你对它们说:“好好玩!” 并立即惩罚任何威胁要欺负另一个半球,甚至只是给它一个鄙视的眼神的半球。
换句话说,“启迪性的信仰” 是指你充分利用你的智商和灵商。 当你戴上我之前说的那些珍贵的3D眼镜的时候。 当你始终戴着它们,无论顺境还是逆境,直到死亡将你们分开。
我经常遇到一些人,他们认为逻辑在某种程度上优于信仰。 他们认为逻辑性的、像计算机一样的推理,是最聪明、最具洞察力的思考方式。
这些人,他们允许他们的左半球贬低他们的右半球。 他们允许他们的左半球对他们的右半球大喊大叫:“滚开,你这个白痴!” 而不把这个恶霸摆正位置。
可悲的是,这种被误导的、由左半球主导的世界观,在那些本应该更明白事理的,受过良好教育的男性和女性中非常流行。 他们这种半盲的世界观,他们这种未经检查的,逻辑性的、物质性的、实证主义的世界观,正在毒害整个工业化世界的对话和文化。
我称之为“大灾难”。
这场灾难的核心是,被误导的、由智商驱动的推理, 它的逻辑是这样的:
逻辑优于信仰。
科学是建立在逻辑之上的,而宗教是建立在信仰之上的。
因此,科学优于宗教,而且两者永远是对立的。
十九世纪,纽约大学的英国裔美国博学家约翰·威廉·德雷珀,首次全面捍卫了这些错误的信念。 在他的著作《宗教与科学的冲突史》中,德雷珀声称: “科学史不仅仅是对孤立的发现的记录,它还是对两种对抗力量的冲突的叙述,一方面是人类智力的扩张力量,另一方面是来自传统信仰和人类利益的压缩力量。”
德雷珀大错特错。 科学不是仅仅建立在逻辑之上的。 正如你将在下一章中看到的,科学和宗教一样,都是由信仰指导的。
德雷珀的论点也是错误的,因为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,科学和宗教都是和平共处的,甚至是协同增效的。 它们之间友好的关系,在无数已出版的文明史中都有详细的记载。
爱因斯坦虽然敬畏科学,但他并没有让他的左半球欺负他的右半球。 在一篇题为《科学与宗教》的文章中,他写道: “科学只能由那些彻底充满对真理和理解的渴望的人来创造。 然而,这种感情的源泉,来自宗教领域… 我们可以用一个形象来表达这种情况: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脚的,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盲目的。”
爱因斯坦不相信人格化的上帝,一些无神论者会夸大这一点,以暗示他也是他们中的一员。 但事实并非如此。
事实上,爱因斯坦非常反感被称为无神论者。 有一次,他抱怨说:“现在还有人说没有上帝。 但真正让我生气的是,他们引用我的话来支持这种观点。”
在接受德裔美国诗人乔治·西尔维斯特·维尔克的采访时,爱因斯坦明确表示:“我不是一个无神论者。”
作家鲍勃·桑普尔斯指出:“阿尔伯特·爱因斯坦称直觉或隐喻的头脑是一种神圣的礼物。” 对于爱因斯坦来说,“理性的头脑[仅仅]是一个忠实的仆人。”
因此,桑普尔斯颇有感触地说:“矛盾的是,在现代生活的背景下,我们已经开始崇拜仆人,而亵渎神灵。”
在电影《天使的传闻》中,瓦妮莎·雷德格瑞夫饰演的悲伤的角色表达了类似的哀叹:“人们发明机器[例如,强大的望远镜和显微镜]来改善上帝赋予的感知能力,但拒绝相信那些启发他们的声音和景象。”
像“大灾难”那样,重视逻辑胜过信仰,就像重视苹果派胜过苹果一样,都是被误导的。 前者是一种美味的发明,后者是一种自然的、上帝赋予的礼物。
信仰是一种自然的天赋,它存在于你的大脑的两个半球中。 它不仅驱动着宗教,也驱动着科学, 甚至是我的专业,数学、物理学和天文学,正如你将看到的。 这些学科被广泛地误认为是不需要信仰的,是纯粹理性的。 对于某些人来说,这些学科是一种宗教,一种被称为“科学主义”的狭隘、被误导的世界观。
信仰,这种自然的天赋,并不依赖于逻辑。 但是逻辑,这种发明,却依赖于信仰。
那么,在现实中,信仰是优于逻辑的。
为什么理解这一点对你来说很重要? 为什么你该关心信仰到底是什么?
你应该关心,因为信仰拥有巨大的力量。 在最好的情况下,信仰不仅比逻辑更强大,它还比你的大脑可以想象的任何东西都强大。
“启迪性的信仰”,是所有信仰中最强大的,它比宇宙中任何其他力量都强大。
“启迪性的信仰”比重力、电磁力、弱力和强力都强大, 因为它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,它已经永久地赋予我们力量,可以控制所有这些力量。
“启迪性的信仰” 激励我们发明了火箭,它战胜了重力;发明了炸药,它通过控制电磁力来工作;发明了X射线机,它通过征服弱力来工作;发明了核弹,它通过调动强力来工作。
总而言之,“启迪性的信仰”,是一种强大的智慧,它既倾听智商的琐碎的逻辑规则,也倾听灵商的深刻的、超逻辑的声音和景象,然后宣布:“相信吧!” 因为几个世纪以来,无数的人都真正地相信了,所以我们这个物种,令人惊叹的、独特的智人,现在真的可以移山填海。
如果你从未以这种方式思考过信仰,把它看作是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,现在开始这样做还不算晚。 我敦促你现在就开始这样做。
这不是一个抽象的哲学问题。 在这本书的结尾,你会很清楚地看到,你的快乐、你的目标感、你的生活,都取决于你相信什么。 而这本身又取决于,你大脑的这对双胞胎兄弟,相处得好不好。
但是,如果你仍然持怀疑态度,如果你仍然固执地认为,信仰是一种弱点,并不想和它有任何瓜葛,那么接下来的几章将解释你错得有多离谱。 这些章节将探讨科学方法、数学、物理学和天文学, 我接受过这些学科的正式训练。 这些学科被广泛地误解为不需要信仰,是纯粹理性的。 这些学科对某些人来说是一种宗教,一种狭隘的、被误导的世界观,叫做科学主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