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apter Content
唉,大家好。今天想跟大家聊聊,嗯,第十章的一些想法,关于什么“有缺陷的守门人”啊,感觉挺有意思的。
其实啊,我们一直都觉得,这个世界是靠设计来运转的,对吧?就是设计告诉我们,我们可以深入到系统的内部,去推理它运作的原理。这种知识观呢,就导致了一种特别强调还原论科学和传统工程学的社会。我们被告知,学术界会给我们提供基础的知识和技能,以便在现实世界中解决问题。我们被告知,要“聪明”,就是要对现象和系统的内部运作有深入的了解。好像什么事情都有一个根本的原因,只要理解和控制了局部,就能控制整体一样。
现在的经济体系也是这么认为的,一个人如果了解他所接触系统的内部细节,才算真正理解了他的领域。医生要了解人体的内部运作,MRI技师要了解MRI机器的内部运作,修车工要了解汽车的内部运作,经济学家要了解经济的内部运作。几乎每个行业,知识和技能都是建立在内部知识的基础上的。
但是,如果内部知识这个前提本身就不存在了呢?如果咱们创造的系统不再依赖于它的内部运作了呢?如果关于事物如何运作的故事,不再能基于我们使用的系统的内部运作了呢?那这对我们对知识和技能的看法意味着什么?这对我们根据才能来筛选人才的方式,又意味着什么呢?
说实话,一个医生对人体内部细节的了解,并不能让他成为一个好医生。真正有效的医生,是能够凭借直觉,把症状和生活方式联系起来,用高级模式来正确地开药。好的医生,会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,用心去体会他们的困难。MRI技师也不需要了解机器的详细工作原理,只需要知道如何有效地操作它,并产生高质量的扫描结果就行了。就跟抽象化的进步一样,真正的技能适用于高级界面,而不是内部运作。
在复杂性的时代,所谓的硬技能(按照目前的定义),其实变得没有意义,因为它们是以一种还原论和因果关系的方式来定义的。了解我们使用的工具的内部运作,并不能让我们更好地使用它们,也不能让我们创造出下一个层次的抽象。
然而,现在把守机会大门的,还是那些围绕着硬技能的概念。那些想要进入职场、为经济做出贡献的人,必须通过一个奖励内部因果知识的教育系统。而且,这不仅仅是STEM领域(科学、技术、工程和数学)。社会科学、艺术、戏剧等等,也都建立在这样的前提下:它们的领域可以被拆解和检查,产生好的作品是有因果关系的,受过教育或者专业,就意味着要用这些知识来取得进步。
所以说啊,我们的世界被设置成奖励和提拔错误的技能类型。这就影响到了工业,影响到了我们构建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。在复杂性的时代,它产生了一大堆无用的、过时的专业人才。仅仅让人意识到简单系统和复杂系统之间的区别是不够的。我们需要彻底改变这种模式,让我们为之进化的那些技能,回归到它们应有的突出地位。让我们的才能观,建立在社会形成有效群体和构建复杂事物的能力之上。我们要避开根本原因和预先设计的观念,而是使用已知的复杂性属性,来构建逻辑论证。
再说说这个“书呆子主义”。
现在的社会,好像挺推崇书呆子的。书呆子通常是在STEM相关领域比较厉害的人(或者玩卡牌游戏也很厉害)。典型的书呆子是不善于社交,喜欢细节,对谜题的兴趣,似乎大于与人相处。社会已经被调教成欣赏书呆子式的行为,因为我们被告知,书呆子是用他们的聪明才智来创造我们最好的发明,并引领进步的人。
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,这话没错。因为下一个层次的抽象总是被设计出来的,所以注重细节的人,往往能够脱颖而出。但是现在,这种行为与构建复杂事物背道而驰。详细的知识,恰恰不能带来所需的创造力。我们不再是建造简单的桥梁和火箭引擎,而是在设计涌现。我们需要的是那些能够像大自然一样创造的人。
这可不仅仅是对社交笨拙的反感。书呆子主义是一种有害的理想,因为它把错误的人放在了权力位置上。科技公司的CEO往往具有书呆子式的行为,因为他们被认为是安全的,是通过他们的工程能力,一步步晋升上来的。这种行为是基于孤立的事实和数字,而不是整体的真理和高层次的属性。在复杂性的时代,书呆子式的行为,不是一种优势,而是一种劣势。现在,我们需要那些能够超越细节,从整体上解决问题的人。
书呆子主义把错误的价值观带入了社会的上层。这对一个现在必须通过构建真正复杂的事物,来应对真正棘手问题的世界来说,是很危险的。面对真正棘手的问题,书呆子主义只能导致脆弱的系统。
人们通常会把书呆子和高智商联系起来。我们被告知,高智商的人是那些具有高于平均水平的推理、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。简而言之,高智商的人就是“聪明”。但实际上,高智商的人,只是那些在标准化智力测试中,得分明显高于平均水平的人。这跟一个人是否聪明,完全是两码事。标准化测试是根据钟形曲线来衡量的,使用平均值来把人放在某个表现阈值之上或之下。
问题在于,智力绝对不是按照钟形曲线来运作的。钟形曲线来自累加过程,比如测量房间里所有人的身高。但人脑恰恰是钟形曲线的反面。人脑是复杂性的本质,它有惊人的组成部分和连接,是我们所知复杂对象通过涌现运作的最佳例证。在人脑中涌现出来的,绝对不是什么简单、方便的平均值。此外,第9章也提到了,大自然会使用完整的分布。这意味着,即使我们假设人类的表现符合一个平均值,解决问题的,也是整个人群,而不是个人。
高智商实际上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精神缺陷。就像钟形曲线峰值的左侧,可以被认为是低于平均水平(正如智商测试最初设计的那样),那些排名在峰值右侧的人,也可以被认为是精神上有缺陷的,只是方式不同。我们没有进化成缓慢地、分析性地思考问题,因为自然问题不能通过这种方法来解决。高智商的人非常擅长解决狭义定义的、游戏化的生活版本。
但是,与其把个人划分到无效的桶里,更合理、更科学的做法是,意识到解决难题,需要整个人群。如果钟形曲线(或者我们用来模拟现实的任何分布)出现了,那是因为大自然有理由保留它(全部)。这个理由就是生存。
大自然是在群体层面上进行选择的。任何真正严谨的人类智力叙述,都不会认为一群人中的某个切片是聪明的。大自然会使用人类学习的完整分布,来解决问题。这是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,它基于已知的信息、计算和进化属性。这就是大自然解决问题的方式。我们应该根据分布的某个孤立部分,来筛选社会,这种想法是还原论的傲慢表现。
说清楚,我们仍然可以做书呆子。但是书呆子主义,是指只有书呆子式的人才是聪明的。在复杂性的时代,书呆子主义会导致社会以一种不科学、且极具破坏性的方式,来筛选群体。书呆子主义意味着,在自然界完整的解决问题分布中,取一个薄片,人为地选择人才。书呆子主义就像创造扁平脸的斗牛犬一样,它们无法呼吸。人工选择侧重于被认为理想的特定特征,但却牺牲了系统的整体健康。现在是时候用对自然如何始终使用群体的深刻理解,来取代书呆子主义了。
再说一个“挑选有效的零件”的事儿。
选择设计而不是发现,会带来一个后果,就是挑选我们想要保留的零件。这违反了自然用来解决问题的群体选择。学术叙事会选择一个主题中最好的部分,并将这些呈现给学生,而忽略了几乎所有驱动这些关键见解的背景。这跟乌托邦意识形态,会隔离社会中令人愉快的部分,而不意识到美好的部分是由混乱的部分创造出来的,没什么两样。
想想观察到的,举起重物会导致肌肉生长。这种认识可以促使一个人去锻炼,这无疑是一个健康的习惯。但这可能会变成一个过度优化的教训。人们通常会从单独锻炼肌肉群开始,比如“练腿日”和“练手臂日”。最终,身体变成了一系列单独增强的肌肉。但是,与更自然的体格(比如农家男孩)相比,健美运动员的身体,可能更不胜任,甚至更脆弱。虽然健美运动员的身体已经非常适合健身房,但在其他地方却不然。我们的祖先没有长得像健美运动员是有原因的,这样的体格无法适应大多数自然环境。
再说回群体选择。大自然使用整个分布来解决问题。健康的身体,是肌肉强壮但分布均匀的身体。它们并不都是突出的,而且它们肯定不会像那些过度优化自己身体的人那样,呈现出极端的隔离状态。
熵导致自然实现我们在系统中看到的最有可能的配置,而这些最有可能的配置,如果没有分布的其他部分,就无法正常存在。健美运动员孤立地优化肌肉群,类似于认为只需要分布的峰值(或者峰值右侧的某个东西)。就肌肉力量而言,还有许多其他隐藏的贡献,使一个强壮的身体真正强壮。
众所周知,按照现代标准,健美运动员看起来比实际上更强壮。让一个农家男孩挑战一个健美运动员参加力量比赛,通常是农家男孩获胜。解决自然问题的是完整的分布,而不是看起来分离的、孤立和增强的零件。复杂性是全面的、广泛的、包罗万象的。
嗯,今天就先聊到这儿吧,以后有机会再跟大家分享更多。拜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