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apter Content

Calculating...

大家好!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信念的测试。嗯,说起来啊,每个人都是有信念的,真的,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,承不承认。其实咱们的世界观,说白了,就是建立在对那些看不见、证明不了,甚至都想象不完全的事物的信任之上的。这本书,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想跟大家说明这个道理。

那么问题来了,你的世界观到底是建立在一种误导性的信念上,还是明智的信念上呢? 它有多大?你的“神”是谁?或者说是什么? 咱们今天这个小测试呢,就能大概帮你了解一下,你的世界观跟一个理想的世界观相比,怎么样。

做完测试后呢,你可以对照答案看看,给自己打分,一个匹配的答案就得一分,然后把分数加起来,得到你的“总分”。 接下来,把你的总分乘以五,就能得到你的“真相得分”了。这个分数呢,可以衡量你的现实和你所认为的绝对现实,也就是真实情况,到底有多吻合。你可以把它看作是对你的世界观的一个现实检验。

比如说,你的总分是14,乘以5,那就得到70。这意味着,你的现实有百分之七十,是符合绝对现实的。

然后呢,再用125减去你的“真相得分”, 就能得到你的“泰坦尼克得分”了。 这个分数反映的是,当面对一个“泰坦尼克时刻”,也就是巨大的挑战或危机时,你的世界观有多大可能会让你的“船”沉没。

还是拿刚才那个70%的“真相得分”来举例。用125减去70,就得到55。这意味着,当面对“泰坦尼克时刻”时,你大概有55%的几率会做出错误的、不明智的决定,从而对你造成伤害。

如果你认真读过这本书,并且理解了里面的内容,你应该能考得不错。要是你考得不好,也没关系,答案里有页码,你可以回头看看那些测试题相关的章节,学习学习。

最后一点,也是最重要的一点:一定要诚实回答问题,不要按照你认为“应该”怎么回答的方式来答。嗯,就是这样。

好啦,祝你好运!

下面是测试题:

客观、普遍、绝对的真理是不存在的。
对 _________ 错 __________

信念在严谨的逻辑和科学中不起作用。
对 _________ 错 __________

时间和空间是主观现实的完美例子。
对 _________ 错 __________

人类其实没什么特别的,我们基本上和其他动物物种一样。
对 _________ 错 __________

数学家已经证明,可以证明上帝的存在。
对 _________ 错 __________

“眼见为实” 比 “相信即看见” 更明智。
对 _________ 错 __________

科学不需要上帝。
对 _________ 错 __________

信念是一种强大的、天然的能力。
对 _________ 错 __________

科学和无神论比科学和基督教在智力上更兼容。
对 _________ 错 __________

有时候,对立面可以同时为真。
对 _________ 错 __________

一个聪明的人永远不应该怀疑科学共识的可靠性。
对 _________ 错 __________

如果某件事不合逻辑,那就是胡说八道,不应该相信。
对 _________ 错 __________

我们的望远镜现在足够强大,可以看到宇宙中95%的东西。
对 _________ 错 __________

科学对宇宙了解得越多,它就显得越超自然和神秘。
对 _________ 错 __________

科学已经基本证明,地球上的生命始于分子自组装成一个简单的、自我复制的有机体。
对 _________ 错 __________

有可信的证据表明,宇宙是为生命而设计的。
对 _________ 错 __________

信念是那些不能进行逻辑思考、无法接受真相的人的拐杖。
对 _________ 错 __________

存在着无法证明的绝对真理。
对 _________ 错 __________

科学实验是获取真相的客观方法。
对 _________ 错 __________

你和我都是逻辑悖论。
对 _________ 错 __________

好了,统计你的分数吧:

1.

2.

3.

4.

5.

6.

7.

8.

9.

10.

11.

12.

13.

14.

15.

16.

17.

18.

19.

20.

总分 ___________

___________________ x 5

= ________________ 百分比

总分

真相得分

125 减去 ______________

= ________________ 百分比

真相得分

泰坦尼克得分

答案:

想知道问题在哪一页被讨论过,请看括号里的页码。

1. 错 (30–31, 37–40, 132–135)

2. 错 (xiii, xv–xvi, 71–72, 84–87, 89–103)

3. 对 (15, 31, 50, 132)

4. 错 (41–42, 45, 58, 60, 102–103)

5. 错 (108–114)

6. 错 (9, 38–39, 80–81, 91)

7. 对 (60–62)

8. 对 (72, 86–87)

9. 错 (29–40)

10. 对 (24–27, 48)

11. 错 (108–114, 130)

12. 错 (25–27)

13. 错 (9, 15, 140)

14. 对 (61–62)

15. 错 (148–154)

16. 对 (33–35)

17. 错 (xv–xvi, 71–72, 75–87)

18. 对 (30–33, 37–39)

19. 错 (97–102, 127–129)

20. 对 (108–114, 125)

这个基准数字虽然有些随意,但它反映了一个事实,那就是即使你的现实与客观现实完全吻合,你仍然有非零的机会做出对你有害或致命的决定。使用125作为基准意味着即使在这种最佳情况下,你仍然有大约25%的机会做出不明智的决定——介于理想的0%和随机的50%之间。换句话说,即使拥有理想的世界观,你的行为也不会是随机的或完美的,而是在两者之间。

Go Back Print Chapter